阿森纳赛季总结:和光同尘,戢鳞潜翼

即便这不是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英超赛季,那这也绝对称得上是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赛季。当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先后宣布执教曼市双雄,孔蒂早已与切尔西缔结合约,加上已经在英伦深耕多时的克洛普,在伦敦的夏天尚未结束时,温格和他的弟子们所感受的压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随后是打包收购西甲悍将,再一次对联赛冠军发起冲击,却还是未能解决多年在阵容体系里的顽疾,直至被他国霸主蹂躏,造就了二十年未有之崩败局面。这其中,有俱乐部的经营之责,有主帅温格的固执之责,更有球员军心溃败后的不成器之责。

虽然温格在球队于多条战线上溃败后终于决定从阵型方面着手改良,确实遏制了阿森纳持续下滑的势头。而且再夺足总杯的成就让阿森纳不至于度过一个两手空空的赛季,但残缺的阵容、松散的体系,以及二十年来首次无缘欧冠联赛的局面,无不在昭示着球队重建的必要性。在群雄逐鹿的英伦岛屿,霸主之争即激烈火爆又扑朔迷离,是选择和光同尘,顺势而为,还是选择戢鳞潜翼,力争上游,这一次,兵工厂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脉络清晰的赛季分期

本赛季阿森纳在赛程上体现出的分期非常明显,这种明显恰恰是因为球队战绩动荡幅度太大所导致。赛季初期,阿森纳虽然在引援方面耗资近亿,但与联赛其他球队的引援力度依然不可同日而语。而在季前的一系列热身赛上,温格将大部分比赛时间用来考察年轻球员,对于新援的融入和球队的磨合都没有足够的演练。在联赛开战前,阿森纳的主力阵容迟迟没有框定,这与温格习惯在联赛中逐步调试阵容有关系 ,与枪手近年来经年累月的伤病引起的阵容动荡也有关系,可以说二者可谓相辅相成。导致在联赛第一轮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年轻且配合生疏的后防线被利物浦轻易攻破,阿森纳在这种背景下拉开了新赛季的征途。

第一阶段:起步,各项赛事18场不败

随着卡索拉和厄齐尔在联赛第2、3轮相继复出,阿森纳终于有了完整的阵容应对赛事。从联赛第三轮击溃上赛季的冤家沃特福德起,阿森纳一直将不败战绩保持了整整三个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期间阿森纳参加了11轮联赛(8胜3平)、5轮欧冠小组赛(3胜2平)和2场英联杯比赛(全胜),不仅在联赛中一度跃居积分榜首,还在欧冠小组赛中力压巴黎圣日耳曼排名首位。

阿森纳在这一时期的打法呈现出有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风格,这其中以沃尔科特的改变最为显著。经过落选法国欧洲杯的遗憾,小老虎在去年夏天提前结束休假投入赛前训练,也许是不甘心就此沉沦的心态让他更加刻苦训练,不管真相如何,夏天归来的小老虎确实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不仅是身体的各个肌肉群明显更加发达,而且在球场上的跑位也有别于以往。得益于温格对球员的信任与支持,相应的球员也乐于倾听主帅温格的意见。新赛季的沃尔科特不再执着于是否能出任首发单前锋,而是在边锋的位置上开辟了新的空间。

沃尔科特的改变从联赛第3轮开始凸显,虽然在阵型图上被赋予边锋的位置,但大部分时间里,沃尔科特的活动范围游弋于中路到右路的所有区域。当球队处于进攻态势时(无论是阵地战还是快速反击),阿森纳右边路的空间由贝莱林接管,而沃尔科特则在对手后防线的各个空间中来回穿插。这种布置充分发挥了小老虎速度尚在、灵气尚存的技术特点,而不需要在边路用不擅长的个人突破消耗时间。当阿森纳将进攻重心放在桑切斯及蒙雷亚尔所在的左边路时,右路的沃尔科特很经常得到大片空旷的区域可以发挥跑位能力。而在进攻中接管右路的贝莱林则可以放心的下底传中,使得阿森纳在进攻时同样可以保证右路对于禁区轰炸的火力供应。

依靠这种在前场的细微变化,阿森纳在经历赛季初期的混沌状态后,迅速将球队调整到让人欣喜的程度。诚然,过往的阿森纳贵为“艺术足球”的代表,但不可否认在人才凋零的当下,想要在前场通过眼花缭乱的配合去取得进攻成果已经不大现实。然而在赛季初,以沃尔科特为代表的的阿森纳进攻组合,又一次让人梦回那些令人如痴似梦的年代。这一阶段取得的战果,以联赛中主场3-0完胜切尔西最为典型。而这场比赛中,沃尔科特打入的进球,可以说是这一阶段阿森纳进攻特点的缩影。后撤的桑切斯有着非常灵活的跑位特权,在前场随时与左右两路形成串联,此时原本作为边锋的沃尔科特有了跑位到禁区内的空间路线,自己所在的右路区域则有贝莱林插上补充。而这个进球的过程恰恰如此,桑切斯在中路持球后,直塞边路给插上的贝莱林,贝莱林稍作调整横传禁区,出现在禁区内的沃尔科特一蹴而就。

图:联赛上半场对阵切尔西,阿森纳曾经打出让对手无能为力的进攻配合

不过,阿森纳仅仅维持了两个月的阵容齐整,进入2016年10月,兵工厂的伤情开始爆发。与卢多戈雷茨的欧冠小组赛中,卡索拉的受伤让一场6-0的大胜都显得索然无味,尽管厄齐尔在这场比赛中打入了一个让人惊叹的进球。赛后卡索拉被确诊提前告别本赛季的征程,意味着阿森纳的中场体系将不得不重新调试,好不容易搭建的攻防配置面临重组,进入赛季深水区的阿森纳有苦难言。

卡索拉缺阵的影响是如此明显,阿森纳在随后的比赛中就集中爆发出攻防转换的各种问题。不过,在赛季初的余威震慑下,阿森纳依然可以维持了一个月的不败战绩,直到进入2016年12月,阿森纳勉强维持的虎皮才被本赛季进攻势头火热的埃弗顿撕下。但在联赛对阵热刺和曼联的两场战役里,阿森纳表现出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战平北伦敦对手更像是逼和,而在老特拉福德能够全身而退则全赖吉鲁的灵光乍现。

第二阶段:彷徨,中轴不稳导致体系运行不畅

输给南安普顿的英联杯并不能说是温格的主动放弃,比起不上主力的说辞,更合适的解释是温格希望通过难得的杯赛机会来进一步考察球队后腰在攻防转换的可能性。可是柯克兰和埃尔内尼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二人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半场绵柔无力的进攻之后,温格还是决定让扎卡和张伯伦上场就很能说明问题:温格并不希望放弃英联杯,至少不希望过早的丧失英联杯的练兵机会。

而真正的危机是在联赛输给埃弗顿的比赛中出现,在古迪逊公园,阿森纳本赛季第一次体会到压迫感,即使此前对阵巴黎圣日耳曼、热刺或者是穆里尼奥执教的曼联,阿森纳都未曾如此窘迫。在卢卡库、巴克利等青年才俊的前场进攻之下,阿森纳的进攻很难从后场顺利传导出来。阿森纳缺乏能够从后场带球推进的中场球员,在这场比赛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场面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温格换上吉鲁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式推进进攻,但最终于事无补。更糟糕的是,仅仅一周之后,阿森纳再次落败,和对阵埃弗顿的比赛一样,阿森纳又是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最终1-2失利。整场比赛不仅仅是最后的比分,更让枪迷担忧的是,扎卡和柯克兰组成的后腰不仅无法胜任攻防转换的职责,而且对于球队防守的贡献也显得可有可无。

温格对于球员的信任在这一时期又一次体现,从卡索拉受伤之后,扎卡就被温格确定为卡索拉位置的替代者。即使球队先后负于埃弗顿和曼城,但扎卡依然稳居球队主力。温格对阿森纳中场球员的调整,只是观察哪一名球员更能与扎卡形成场上功能的互补,柯克兰、拉姆塞、埃尔内尼,甚至是张伯伦都曾作为后腰的另一名人选。倘若能够如此继续进行,阿森纳或许不至于在下半赛季遭遇如此惨烈的失败。毕竟,在两连败之后,阿森纳及时止颓,1-0战胜西布朗告别了2016。而且在新年开始的几场比赛里,阿森纳的状态还有复苏的势头。可是,扎卡在对阵伯恩利的红牌,又一次改变了阿森纳本赛季的走势。

第三阶段:崩盘,战事高压与前途不明引发戴维斯双杀

联赛对阵伯恩利的比赛成为本赛季阿森纳的转折点,扎卡的红牌离场,意味着温格调试多场比赛的后腰配置不得不再一次重建,以及以后腰为球队核心推动的攻防转换,都不得不面临又一次全新的细微调整,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依靠半主力阵容在足总杯拿下南安普顿后,阿森纳马上迎来了与沃特福德的联赛比赛。温格固执的使用4-2-3-1阵容,意味着本赛季阿森纳又一次出现全新的后腰配置成为必然,拉姆塞和柯克兰首度搭档首发,但两人组成的后腰配置在比赛中并没有起到防守的职责,全然不设防式的中路被沃特福德轻易撕裂。此役输给沃特福德,还导致了阿森纳开始在联赛冠军的争夺中开始掉队。而在三天后,阿森纳在客场1-3输给了切尔西,则彻底宣告了危机的到来。

在斯坦福桥的这场比赛中,阿森纳的后腰如同梦游,柯克兰防守阿扎尔的笨拙步伐,即使球员状态急剧下滑的表现,又是全队体系无法互补的缩影。切尔西击溃阿森纳后开始在联赛积分榜上一骑绝尘,而阿森纳在军心未稳的情况迎来了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结果可想而知。

在安联球场的那场惨败中,扎卡在对方中场的映衬下几乎隐形,再一次说明扎卡绝不是能够作为持球推进的中场组织核心。而柯克兰又一次出现灾难级的表现,这一切的严重问题,在科斯切尔尼受伤下场的事实里,显得有些不起眼。但是仅仅一周之后,阿森纳又接连在联赛和欧冠中被利物浦和拜仁先后大比分击败,枪手以羞辱的姿态来反应温格对于球队战术部署的失败。

而崩盘式的危机还远远没有终止,足总杯即被萨顿联和林肯城的比赛,更像是英足总未卜先知为安慰阿森纳而作的调味剂。在以2-10的耻辱比分被拜仁淘汰之后,温格在随后的四场联赛中仅仅取得一胜一平两负的成绩,被西布朗3-1击败,以及被水晶宫3-0击败,深刻的暴露了阿森纳的问题已经不是细节上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体系、阵型、球员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堪称多年来球队在宏观和微观问题的总爆发。

第四阶段:修复,变阵换来十场九胜

此时的阿森纳,不仅早已淡出了联赛的争冠集团,而且离欧冠区也越来越远。好在足总杯的好运气,让他们依然抱有在赛季里捧杯的希望。而温格的执教风格向来刚毅、执着,这一次,在满天飞的下课横幅中,在原本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赛季的执教时间里,温格终于决定对球队阵型进行战略体系的改造。在联赛客场被水晶宫大比分击败后,阿森纳终于放弃了4-2-3-1阵型,而改用更传统、也更时尚的3-4-2-1。这种改变收到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变阵之后的第一场比赛,阿森纳勉强战胜米德尔斯堡,渐渐适应了这种阵型体系的作战。随后,阿森纳以此阵型在足总杯上战胜曼城,进入最后的决赛。

而在联赛中,变阵三中卫的阿森纳,从战胜米德尔斯堡起,仅在热刺的主场输球,余下的比萨全部取胜,包括1-0战胜莱斯特城、2-0战胜曼联以及3-1战胜埃弗顿等艰难战役。

走马灯似的后腰配置是4231体系在挣扎

在欧洲杯还未结束,签约扎卡的消息一度让枪迷们欢呼雀跃,毕竟在后腰这个位置上,枪手多年来的顽疾多次严重影响球队的战绩稳定性。事实上,自从法布雷加斯离开兵工厂后,阿森纳在后腰位置就一直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本赛季表现得如此突兀,让人错愕。

起因还是球员的意外受伤,卡索拉过早的因伤缺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的好,温格手下的这支阿森纳原本有希望更早找到摆脱“卡索拉”依赖症的解决方法。毕竟在赛季初期,联赛诸强的状态也谈不上稳定,欧冠中也尚未遇到真正的强手。但是温格在卡索拉受伤后,所采取的措施依然企图通过小修小补来平稳过度。赛季初引进的扎卡这时被委以重任,在卡索拉受伤缺阵,扎卡接替了卡索拉在场上的职责。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温格和阿森纳都认为扎卡有能力做好4-2-3-1的后腰职责,而引进扎卡的决策,原本正是为了改变卡索拉这一环节的难以替代性。

扎卡确实是能力卓越的中场球员,作为瑞士国家队的队长以及前德甲强队门兴的核心,扎卡的技术特点鲜明。但足球运动的迷人之处正是球员与球队整体的契合,并非简单的一加一可以解释。扎卡的长传能力有目共睹,他在中后场的衔接稳定且有条理,但是,扎卡并没有卡索拉那种机动能力,他不仅步调相对迟缓,而且极少带球向前进行纵深突进。这种技术特点的利弊皆具,但在阿森纳的赛季初的体系里,这种技术特点绝非契合。随后,无论是埃尔内尼、柯克兰,都无法与在和扎卡的搭档中形成良性互动。不仅如此,柯克兰的状态下滑恰恰也是在与扎卡搭档的这一时期出现,归根究底的原因,同样是场上职责定位发生改变,让这位上赛季堪称最佳球员的年轻后腰非常不适应。

上赛季柯克兰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在中场的拦截能力让人看到了昔日兽腰的风采。在本赛季初,他的表现依然稳健,从联赛第三轮起,也就是厄齐尔复出之后,卡索拉回归后腰位置与柯克兰搭档,阿森纳的阵型难得完备。在卡索拉承担球队由守转攻职责时,柯克兰一心一意承担后场的扫荡与前场进攻兵力的额外补充,阿森纳的攻防体系形成良性互动。而扎卡替换卡索拉的比赛里,阿森纳的进攻推进并不流畅,后场缺乏能够从对手的围堵中带球突破的人物,以至于在去年十月的几场比赛,阿森纳时常陷入对手的围堵之中,能够突入到对手半场的次数都寥寥无几。

 

久而久之,柯克兰作为另一名后腰,自然需要尝试帮助球队从对手的中场封锁中“解围”。因此,也就出现了在此之后的很多场次,柯克兰的位置比扎卡更加靠前,他改变了作为后场“清道夫”的角色,而是竭力向进攻节拍器的身份过渡。但很显然,受制于自身技术特点与比赛经验,柯克兰在这一期间的角色转换堪称完败。无论是温格授意为之,还是柯克兰在球队危机中自告奋勇,柯克兰在随后比赛中状态连续滑坡,与他在这期间的角色转换尝试所引起的位置模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柯克兰的努力失败后,拉姆塞首发搭档扎卡的阵型部署,恰恰解释了柯克兰此前出现位置角色变化的原因。温格寄希望于更有个人盘带技术的拉姆塞来替代柯克兰,进而填补卡索拉留下的职责空缺。到此时,扎卡的定位已经从卡索拉的替代者,变成阿森纳中后场的指挥官。可是虽然扎卡有着阿隆索一般的长传调度能力,但阿森纳却没有拜仁后防的整体防守能力。在削弱了后腰的防守功能后,阿森纳的防守随之变得脆弱不堪,无论是联赛被切尔西击败,还是欧冠淘汰赛两回合被进十球,阿森纳的后腰此时已经完全无法胜任中场的拦截职责。

而在进攻中,拉姆塞,以及后来尝试过后腰位置的张伯伦,都在对手的包夹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后要试验结果惨淡,温格对账下几名后腰球员几乎进行了排列组合一遍,依然没能解决后腰的人员搭配问题,阿森纳也就再也没能在本赛季回归到卡索拉在场时的状态。

主帅前途不明推倒第一根多米诺骨牌

本赛季,不仅是队内多名主力核心,包括主帅温格,都进入了合同续约的敏感期。在迟迟没有解决球员的待遇问题,无法满足顶级核心的心理诉求,阿森纳队内存在的不良情绪其实早有端倪。无论厄齐尔和桑切斯的表态多么职业,温格在刚刚夺冠的足总杯决赛后说的一句话,或许更能体现问题的根源。温格坦言,自己在俱乐部的前途不确定,确实影响到球队整体的状态。

作为一项可以归属于复杂系统的运动,足球不像乒乓球、羽毛球、斯诺克或棒球这类简单系统的运动。简单系统的运动,只有单一运动员进行,最多两名,比赛胜负由一名球员的实力和临场状态所决定,偶然性和波动程度都很低。但足球运动这类复杂系统的运动则不然,场上只要有一名球员出现心理波动,会通过相互衔接的传递逐渐扩散而影响到全队的状态,这正是为何在足球比赛中,时常出现忽然局面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情形。

因此,当核心球员的心理状态出现波动,全队的状态势必会遭受影响。当厄齐尔在冬歇期前忽然陷入低迷,全队进攻进一步陷入桎梏。而一向斗志昂扬的桑切斯尚且在奋斗,但是,此时的桑切斯,在阿森纳中后场球员无力将进攻顺利过渡到前场时,这位智利核心需要更频繁的回撤本方半场去争取球权,然后再自己组织进攻路线。位置更加后撤的桑切斯削弱了自己的进攻威胁程度,来回奔跑而徒然无功又使得他越来越频繁在比赛中流露出不满。这是一位耿直的人,喜怒全然写在脸上,但是核心球员的情绪起伏,却必然将影响到全队其他球员的心理状态。几场比赛下来,阿森纳变得脆弱且敏感。球员担心失误而紧小细微,心理负担太重又导致球队裹足不前。连续的惨败让阿森纳在那段时期如同惊弓之鸟,兵工厂陷入二十年未有之危急时刻。

三中卫的审时度势

应该说,赛季末温格对于阵型的调整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从联赛对阵米德尔斯堡起,温格摆出了三中卫阵型。上一次阿森纳使用这一阵型,已经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三中卫比四后卫体系更适合如今的阿森纳。

在后腰位置迟迟无法根治的情况下,力求引入替代者的想法虽然更加直接,但也存在变数。而三中卫则可以缓解后腰面临的压力。在三中卫体系中,边翼卫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进攻特长,球队不必在执着于后腰从中路推进进攻。在后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边翼卫可以分担球队由守转攻的任务。在边翼卫大幅度提高站位参与进攻推进时,作为前场进攻重点人物的桑切斯和厄齐尔可以不必频繁参与到中后场拿球,同时,后腰球员也不必追求持球突破。后腰的位置可以更加靠后,但球队由守转攻时,后腰将球过度给中前场的“支柱球员”即可,剩下的进攻任务已经不需要过多参与。

GIF:足总杯对阵切尔西的比赛,阿森纳打出一次经典反击。吉鲁作为支柱接应后场传球,桑切斯和厄齐尔同时前插

典型的例子,如足总杯对阵切尔西的比赛快要结束前,阿森纳在后场断球成功,扎卡马上将球过度给中圈位置的吉鲁,此时站位和吉鲁差不多的桑切斯和厄齐尔起身跑位,吉鲁顺势直塞给前插的厄齐尔,后者一路突入禁区完成打门。

GIF:张伯伦在边翼卫位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突破能力

图:贝莱林在三中卫体系里如鱼得水

而在防守时,边翼卫的拱卫作用同样可以缓解后腰的防守压力,确保球队减少从边路遭受的敌方轰炸。在三中卫体系中,边翼卫大大加强了自身的重要性,相应的,后腰位置的重要程度有所削弱。而这种配置的要求恰恰契合目前阿森纳的人才储备。张伯伦、贝莱林,以及吉布斯、蒙雷亚尔,都可以胜任边翼卫的攻防需求,尤其是贝莱林,这位边锋出身的西班牙小将,在边翼卫的战术配置下简直如鱼得水。而专职三名中卫镇守禁区,减少了球队在防守肋部可能存在的空洞,给了后腰球员在防守时更多的喘息时间,确保了球队中路防守的稳定。

补充强援势在必行

图:沙尔克边卫科拉希纳茨据传将加盟阿森纳

目前,科拉希纳茨加盟阿森纳的消息只待官宣,这位波黑的九零后小将,正是能够胜任边翼卫角色的生力军。可以看出,在蒙雷亚尔持续老化,吉布斯已经达到上限的现实下,温格开始着手准备下赛季的边路人选。

在其他位置上,赛季末出现的中卫荒警示着兵工厂,无论是钱伯斯回归,还是引入新援,中卫位置上补充强援势在必行。本赛季,科斯切尔尼的受伤或离场,曾让阿森纳直接遭受惨烈的失利。在中卫位置做好兵员储备,是夏天到来时必须立刻处理的事情。

至于阿森纳的中前场,从本赛季的状况来看,几名老资格枪手表现出硬仗疲软的状态。阿森纳若想突破多年困境,温格对中前场球员进行清洗大有必要。只是温格并非习惯在球员身上找原因的教练,遇到困难,他似乎更愿意从自身或全队整体战术方面考虑。下赛季已经没有欧冠比赛可打,联赛的争夺对于阿森纳而言变得更加重要。可是在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英超,不愿改变思路,没有能够主导比赛进程的核心级球员涌现,无论温格是否留任,阿森纳想要重回荣耀的奋斗目标,依旧如同镜花水月。

结语

这是变革的时代,身处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足球领域的格局同样瞬息万变。守旧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坚守,另一方面却是进入新时代的阻碍。时隔多年之后,阿森纳又一次来到了欧联杯的比赛中,是否能够砥砺前行,保持对联赛冠军的竞争力,关系到阿森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走向。毕竟,在阿森纳成就英超辉煌前,这个联赛有另一支球队——纽卡斯尔联队曾经参与争霸多年,但最终在连续多年功亏一篑后,走上了迅速沦落的道路。日光之下无新事,回顾历史,警示当下,愿枪手奋斗在路上。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发表评论